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热点沙龙:亚投行的三大争议

发布时间:2015-04-08

背景:近期,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不断扩容,截至最后期限,共有47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亚投行或将重塑或挑战当前由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全球格局。2014年,在北京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21个成员国正式推出了亚投行,并计划于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

热点:亚投行的三大争议

 

争议一:亚洲已经有了亚洲发展银行(ADB),为什么中国要给亚洲建立一个新世界银行

争议:亚投行这一后起之秀将削弱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现有多边金融开发机构的作用。亚投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公司走出去、消化国内多余产能,最终将成为中国主导的单边机构。

驳斥: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10年间,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仅印度未来几年的基建就需要1万亿美元。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这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200亿美元。再者,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支持环境保护和男女平等等事宜,用于基础设施的数额也仅为全部拨款的40%-50%

 

争议二:如何管理这家新银行?

争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亚开行等国际机构在创建时期,多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要成员,其股权与话语权主要由发达经济体掌握。这些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在治理理念和意识形态上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亚投行将可能无法达到世界银行和亚行设立的环境、采购标准,甚至无法保护弱势人口被迫拆迁的命运。亚投行的管理透明度有待提高。

驳斥:新兴经济体一直提议改革世行和IMF,但是这些改革最终被无限期延后,因为既有的权力格局已经形成,很难让既得利益者通过稀释自身投票权。2010年世界银行将中国的权重从2.8%调高到4.2%,但是中国的GDP已排名全球第二,经济规模小于中国的日本却持有6.8%,美国持有15.8%。欧洲虽然深陷债务危机,也不愿意放弃部分权利,最终,政治因素成了最大的改革障碍。新兴经济体主导的新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立,将会间接倒逼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争议三:可能引发外交争端?

争议:尽管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自1966年设立以来的亚开行却由日本掌控着。中国也希望通过增资获得更多亚洲开发银行的投票权,但亚开行在20145月的年会上搁置了相关议案。美国出于担心其在亚洲的影响被边缘化,或遏制中国,向其盟友施压不让其加入亚投行。中国发起的亚投行计划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外交斗争。

驳斥:多数未加入的国家实际上也是非常想加入的,但是他们希望新银行能够在区域内定制一个高标准,比如,环境保护和反腐败等方面要有建树。单纯从目前各成员国GDP的比重来计算,中国的持股比例将占到67.1%,其次为印度,占股比例为13.3%。如果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加入,中国的持股比例将立即下降到24.5%。比起改革现有的国际机构,中国更愿意支持建立一个新的多边银行,其建立金砖银行就处于同样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