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整顿降临 市道萎靡不振
编者按:2017年已过半,而藏市在过去半年中风云突变,市场温度急剧下降,投资者退避三舍,导致市况快速陷入低迷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受到邮币卡交易所清理整顿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市场热点的消失,且伴随着买气消失和抛压的增大,市场无奈选择回调,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快速步入颓势。
商务印书馆 套票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30克银币
儿童游戏 小版张
红山文化玉器 全张票
国际禁毒日 全张票
2017版年年有余 5克金币
世界遗产——“三孔” 8克金币
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分析,藏市中的绝大多数热点品种纷纷下挫,买盘裹足不前,抛压不断增大,尤其是近5年来发行的新品跌幅居前,成为投资者减仓的主流对象,令市道快速滑入低迷,而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无疑是今年1月中旬对邮币卡等交易场所“回头看”政策的影响,对邮币卡交易场所乱像的清理整顿,导致了投资者在无法明了政策面的情况下,只能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清理整顿冲击大
今年2017年1月9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并首次提及“部分邮币卡类交易场所开展现货发售模式涉嫌市场价格操纵”等内容,会议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继续认真落实“国发〔2011〕38号”文件规定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和改进监管,重视风险防控,对已经暴露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必须下决心尽早尽快处置,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那么“国发〔2011〕38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文件?有哪些内容规定呢?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发布,对一些地区为推进权益(如股权、产权等)和商品市场发展,陆续批准设立的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以下简称交易场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建立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清理整顿违法证券期货交易工作,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的规范管理制度,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证监会。文件中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
对照上述规定,近年来大量出现的邮币卡交易所或多或少违反了“国发〔2011〕38号”文件的部分限定,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清楚,因此这次自然也被联席会议纳入清理整顿的范围。
大限已至调难定
在本次对邮币卡清理整顿过程中,大多数人难以界定作为新生事物的邮币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目标,以至于临近6月底的大限,各方对如何清理整顿的分歧非常大,目前焦点主要集中在交割时间的限定上,即由原来交易模式的T+0改为“国发〔2011〕38号”文件规定的T+5上。
笔者认为,如果本次清理整顿仅局限于交易交割时间的改变上,那么邮币卡交易所的延续将成必然,虽然T+5的交易模式在短时间内会影响到交易所的成交量,以及参与者为适应T+5交易模式而出现一定的彷徨期,不过假以时日后依然会产生新的应变交易策略。可以说,这种情况是本次对邮币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最好的结局,毕竟一旦全部变为商城模式,那么邮币卡交易所创新的交易模式就全军覆没了。而至截稿时,管理层与各类交易所都没有推出清理整顿后适合邮币卡交易场所的真正确定模式,一些交易所则希冀形成类证券化的商城版(非t+0)模式,这种曲不终人不散的尴尬局面实在让人感到无可奈何,以至于只能等待后继的结果水落石出。但问题是随着6月30日大限的过去,绝大多数交易所从7月份开始停止交易,在交易所上市的筹码自然也无法流通和交易兑现,面对此况投资者情以何堪。
藏市低迷压力大
纵观上半年的藏市,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跌”字当头,几乎所有2000年之后发行的藏品,都躲不开下跌的命运,仅仅是跌幅的大小而已,能够独善其身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市场表现出如此糟糕的走势,源于投资者的信心丧失,酿成的结果就是买气极度萎缩。
藏市这种结局的形成是由两个方面造成,第一是新藏品发行量增大,尤其是新邮发行部门并没有完全汲取过去30多年市场强弱转换的教训,当市场对新邮兴趣变大后,即开始大幅增加新邮发行量,而不从实质上去研究被吸纳的新邮究竟去了哪里,一旦市场承受度崩塌,则新邮在市场上就会快速下跌乃至深幅打折,并进而影响到藏市的温度。从过去30年邮市三起三落的变化轨迹看,从巅峰期转入低迷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均是由新邮大幅放量所引发,而这次新邮发行部门面对市场对新邮的短期“渴望”,再度错误估计了邮市发展形势与市场实际供求关系,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新邮适量发行这个关键点,仅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一些大户投资者大量吸纳新邮的表象,即快速提升新邮发行量,结果导致了市场来之不易的相对平衡供求关系迅速转变,这一点从2016年开始新邮发行后在市场上打折的品种不断增多即可窥见,以至于当这些吸纳新邮的大户投资者面对邮币卡交易所托管趋紧后,大量新邮立刻面临乏人问津的境地。如此现象从2015年全年份票价格超越面值上扬到2016年全年份票又快速跌破面值的表现上,即可以清晰看出市场所处的供大于求状况。而2017年前 6个月发行的新邮出现大范围打折现象,更能够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实质性嬗变。事实上,近年来新邮受到追捧,并非集邮者队伍增加造成,恰恰是邮币卡交易所的风生水起,令投资者看到新邮在交易所运作中的获利空间,因此纷纷将目光盯向新邮,吸纳后集中托管上市。这种因为托管而形成市场的新邮热浪,并没有令市场集藏供求关系发生质变,仅仅是将新邮集中后托管至邮币卡交易所保存而已,未实现真实的集藏消耗。问题是发行部门并没有仔细分析这种对后市存在潜在压力的消耗表象,就盲目对新邮大幅增量,结果就是当邮币卡交易所停止了托管后,市场近年来发行的新邮就突然变得满场皆是,且无人问津,自然上半年陷入打折的固有怪圈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在流通纪念币板块上同样存在,特别是2014年之后发行的增量品种,与新邮表现如出一辙,惟作为货币其面值还是能够很体面地保留着。
第二则是邮币卡交易所面临的清理整顿。由于大量交易所不规范运作,带来了管理层对整个邮币卡交易所行业的清理整顿,暂停托管业务以及对不符合运作要求交易所的清理,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毕竟2014年藏市的再度活跃,明显受到了邮币卡交易所出现的影响,这种改变传统交易模式的交易所出现后,因其操作方便、交易快捷、投资(投机)性强等优势,被大量市场投资者所接受,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奠定了3年多来的市场活跃格局,即二级市场(实体藏市)成为吸纳货源的供货渠道,而邮币卡交易所(线上藏市)成了投资或投机的运作平台。但问题是,随着前期市场的盈利效应显现,2015年下半年开始大量邮币卡交易平台纷至沓来,尤其是那些不规范的平台对投资者误导,令这个尚在摸索中的行业面临发展乃至生存制约,而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即是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现状的官方表态与实际措施。受此影响,原来看似香馍馍的新藏品转眼就虎落平阳,一些被清理的交易所因闭市清盘,前期的托管品也在出库后快速冲击市场,造成了不少邮币藏品价格直线下滑。
可以说上半年的藏市,主要是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在新品供过于求及库存抛压不断冲击下,陷入了快速低迷的窘迫中,而这种让人心悸的颓势已经明显蔓延至下半年,至少从7月份市场强势品种或板块的走势上,投资者可以感悟到这种演绎延续的征兆。
今年新品表现差
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藏品整体表现十分糟糕,无论是新邮还是新金银币发行时估值均不高,且绝大多数出现低走形态,明显反映出投资者严重的谨慎观望态度,买气非常低落,尤其是新邮走势更加低迷。今年发行的新品中惟“一带一路”一枝独秀,其中“一带一路”小版张和金银套币分别走高到55元和4150元,而其他品种均现下跌。
在上半年的下跌中,1月5日发行的“丁酉鸡”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丁酉鸡”全张票因投放量明显增加,令其价格一路下挫,从发行初的520元最高点下挫到6月末的82元,跌幅高达84.2%,而“丁酉鸡”小版张也由95元下沉至25元,下跌了73.7%,半年之内下跌幅度如此巨大,不仅深深套牢了前期介入的投资者,也说明了市道的羸弱程度之严重,毕竟作为当年的生肖票,市场购买力应该是新邮中最强的,但发行后不断的跌跌不休说明了市场认同力非常脆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新邮介入的谨慎心态。无独有偶,2016年发行的“甲申猴”全张票也在上半年遭遇断崖式下跌,其从年初的600元下滑至6月底的340元,价格跌去了4成,如果与2016年创出的950元高点相比,则跌幅更高达64.2%。由此,在买气不佳的氛围下,大多数新邮的走势应验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言。
7月初,今年发行的“拜年(3)”、“西游记(2)”、“儿童游戏”、“春夏秋冬”小版张分别下滑到12元、14元、11元和13元,而“中国恐龙”套票小版张和小型张分别跌至6元和3.7元,“京津冀协同发展”小全张下沉到4.1元,“千里江山图”套票小版张回落至12.2元附近。“红山文化”、“内蒙古70年”、“浙江大学”、“国际禁毒日”和“商务印书馆”套票分别走低到1.9元、1.8元1.35元、1.3元和1.2元。统计上半年发行的14套邮票, 其中半数已跌破面值,而小版张中除了“丁酉鸡”和“一带一路”尚高于面值一大截外,其他品种仅在面值附近徘徊,至于“中国恐龙”小型张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小全张则都跌破售价。
今年发行的金银币走势同样差强人意,“丁酉鸡”金银套币和彩金银套币发行后就一路下滑,6月末价格分别创出1530元和1650元,较年初跌去了3成余,对于金银币而言如此跌幅让人心悸。而“内蒙古70年”和“曲阜孔庙”金银套币也分别下挫到5600元和2830元附近,“鸡年福字”银币从发行初的220元跌至6月末的140元,跌幅36.4%,上半年分组发行的2017版“吉祥文化”同样高开走低,6月底除“并蒂同心(心形)”金银套币价格为2550元,“年年有余”、“五福拱寿”和“瓜瓞绵绵”金银套币均导致2000元附近,其中最先亮相的“五福拱寿”金银套币价格与3月下旬面世时的3100元相比,跌幅高达35.5%,从中不难发现市场对金银币新品兴趣索然,承接的羸弱程度也非常严重。
今年发行的“丁酉鸡”贺岁流通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已跌至10元面值附近,整盒价则有10—15%的溢幅,受此影响“丙申猴”贺岁流通币的表现也如出一辙。
近期藏品颓势增
2014年以来所发行的近期藏品中,市场活跃板块主要集中在邮品和流通币上,尤其是邮品中的套票、小版张、全张票和小型张更为突出,相对而言连续多年缓步缩量的金银币,并没有成为此次下跌的主流板块,从中可见在低迷市道量的增与减,对板块与品种的表现影响力不菲。
统计上半年的新邮表现,年初2014—2016年发行的新邮尚有8成在面值上方,而到了6月末却不足4成,大多数品种的价格均已下沉至面值下方,市场打折票的队伍再度膨胀。更让人心悸的是,许多新邮的价格往往快速跳水,抛压成千上万套的出笼,令人不寒而栗,导致折扣率急剧放大。6月底最常用的80分、1.2元和1.5元面值纪特新邮打折票价格分别为0.48元、0.55元和0.71元,折扣率分别为40%、54%、53%,其中1.2元纪特打折票的价格已接近2013年“歇夏期”的水平。与此同时,小型张和小全张也同样下跌,不少品种的价格在短短半年之内即遭腰斩,如2014年发行的“浴马图”小型张即从20元下挫至10元附近,“红楼梦(1)”小型张由41元跌到20元左右,“挥扇仕女图”小型张更是从19元下滑至8.2元,而“十八大”双连小型张也由180元暴挫到40元。2016年发行的“南宁亚展”和“玄奘”小型张分别跌破面值,在4.7和5.8元低调盘旋,“海上丝绸之路”和“上海迪斯尼”小全张在6.8元和3.7元,同样跌破了11.7元和4元的售价。
与此同时,近年来发行的增量流通币跌势明显放大,而“乙未羊”、“中国航天”、“孙中山诞辰150年”和“抗战胜利70年”流通币分别为55元、19元、5.1元和2.5元,半年跌幅分别达26.7%、29.6%、7.3%和19.4%。其中“孙中山诞辰150年”已接近5元面值。
2016年发行金银币价格变化不大,其中“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长征胜利80年”、“大足石刻”、“G20杭州峰会”和“中国古代戏剧家(汤显祖)”金银套币分别维持在9300元、5800元、3900元、5700元和3550元。
小版张成重灾区
一直引领藏市走强10年之久的小版张(小版票)板块,是上半年下跌的主流板块,也是最能够体现发行量骤增与库存抛压双重压力下,由强变弱走势的最典型代表。因为从2014年到2016年,短短2年时间小版张的发行量就处于翻番状态,从220万枚骤增至400万枚,如此放量令市场承接力不从心,价格下滑在所难免,更何况2014年的200多万枚发行量中,有大量筹码被托管至邮币卡交易所,造成市场供求关系的虚假紧俏,而当2017年众多交易所停止托管后,供过于求的现状即展露无疑,自然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下跌,而且一些品种的市场成交价格居然也跌破了面值。如此现象让人仿佛看到了1997年邮市高潮后小型张因发行量骤增,而从强势板块演变为目前的弱势板块一幕,且至今依然一蹶不振,难不成2003年替代小型张爬上邮市强势板块神坛的小版张,又将在发行量不断的增大后再次重蹈覆辙?
在小版张中,生肖小版张是一个大家族,主要以第三轮生肖票为主,有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两个板块,而这两个板块在上半年的表现均不佳,出现全线下挫的走势,如“甲申猴”、“乙酉鸡”、“庚寅虎”、“辛卯兔”、“乙未羊”小版张分别从年初的180元、105元、65元、55元和33元下跌到147元、68元、40元、39元和26元,“甲申猴”、“丙戌狗”、“己丑牛”、“壬辰龙”和“癸巳蛇”赠送小版张则分别由年初的82元、80元、34元、40元和21元回落至56元、60元、20.5元、33元和18元。
而那些前两年成为托管上市目标的小版张,也出现大幅回调,特别是2010年之后发行的小版张跌势最为明显,而2015—2016年这两年发行的增量小版张更是首当其冲。其中2016年发行的“红楼梦(2)”、“相思鸟”、“月圆中秋”、“G20杭州峰会”、“玄奘”和“南宁亚展”小版张价格分别从21.5元、21元、17元、37元、16元和26.5元下挫到16元、13元、11.5元、27.5元、9.6元和9元,2015年发行的“诗词歌赋”、“抗战胜利70年”、“鸳鸯”、“西游记(1)”和“包公”小版张价格也分别由19元、21元、25元、35元和21元下沉至13元、14.5元、16元、25元和10.5元,跌幅在28%—50%之间,必须注意的是这些品种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下跌的基础上,再度出现了大幅下挫走势。
套票小版张因发行量大,上半年出现全线下跌的表现,6月末“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和“中国鸟”套票小版张分别下沉到32元、31元、25元、18元、14.5元和10.5元。
套票热点已难觅
作为邮币卡交易所的宠儿,套票在近几年中一直受到市场青睐,但随着交易所暂停托管后,套票在市场上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前些年旺盛的买气一下子销声匿迹,加之套票的市场流通量本来就较大,故此消彼长后套票沉沦也就在所难免。上半年大量套票价格下挫。跌破明智的套票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13—2016年发行的套票更是由于前期上涨幅度过大,出现了明显补跌走势,且跌幅居前。
如“刘海粟作品选”、“上海迪斯尼”、“中国古镇(2)”、“长征胜利80年”和“南宁亚展”套票分别下跌到3.5元、1.7元、3.6元、4元和1.5元,均跌破了面值。
另外,一些前些年被收购上市的套票价格暴跌,下滑幅度让人心惊肉跳。像“古代思想家”的价格从25元下滑到11元,跌幅56%,“网络生活”套票由7元下跌至3元,跌幅57%,“雷锋题词50年”套票则从9元下泻到3.5元,跌幅61%,而“浴马图”、“遵义会议”、“钱江潮”、“瘦西湖”和“黄梅戏”套票分别由6.5元、5.5元、4.5元、5元和5.2元分别下调至3元、2元、2.1元、2.3元和2.2元左右,价格在半年内均跌幅过半。
后市反弹应可期
结合2016年第四季度与2017年上半年的藏市行情,投资者可发现大量近3年发行的藏品价格在不到10个月内即出现大幅下跌,过半数品种价格跌幅超过5成,绝大多数品种跌幅也逾3成以上,且跌破面值的新邮大量增加,这无疑将为后市形成短期修复性反弹营造条件,毕竟过度下跌后一些估值偏低品种的调整机遇就会显现,这也是投资市场的普遍规律。事实上,7月初一些品种的价格已经显露止跌企稳的征兆,反弹极可能会呈现。但面对这种超跌后的新邮反弹,投资者依然需要谨慎对待,千万不可贸然介入。为什么这样说呢?其理由如下:
一是一级市场货源仍存
新藏品发行后,通常不会出现绝大多数货源涌入市场的情况,发行部门会留有一定的库存,这点在新邮上更加突出。从以往的情况看,每年5月份和11月份是邮政部门出笼新邮的时间点,主要是为了完成半年度和全年度的指标。尽管近年来出笼的品种基本集中在2010年之后发行的新邮上,但也说明2010年以来的新邮库存不少。问题是后市一旦出现新邮反弹,品种将局限于2015年之后的品种,如果出现抛压则以目前市场的承接力,能否消化都值得怀疑。
二是新藏品反弹走不远
新藏品反弹行情基本上每过1—2年都会显现,但从2006年之后这类行情几乎没有一次超过3个月,且一旦出现大幅上扬后,抛压就会铺天盖地出现,令承接者无路可逃而只能成为套中人,所以市场实际上对“炒新”深恶痛绝,惟一些投机者兴趣盎然,通常做局后只要有大资金跟风进来,出货后立刻就“水上漂”。因此新藏品的反弹行情,投资者需格外谨慎,一般被誉为刀口舔血式的投机行为。
三是清理整顿结果未定
这个因素是最主要的,也是造成上半年市道低迷主要原因,而6月底应该有结果的清理整顿却如蜻蜓点水,没任何实质性答案,因此后市等待邮币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结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调整或确定今后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在清理整顿结果没有水落石出前,藏市上的任何行情都是暂时性的,一旦清理整顿政策性答案出台,藏市的嬗变将马上开展,热点和资金面也会快速变化乃至转移。投资者不妨耐心等待,在确定后再投资介入不晚。
综上所述,上半年藏市表现不佳,2016年底形成的低迷状态有趋于更加严重的状态,且这种趋势有延续到下半年的迹象,因市场热点凤毛麟角,且稍纵即逝,如此格局对于藏市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为此交易投资者多看少动,等待邮币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最终结果水落石出之后,再考虑投资方向不迟。
■ 本版文字/图片 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