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就建行“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答记者问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公布了“2007中国企业500强”评选结果,去年位居第八的建设银行今年没有列在前十位里。有新闻媒体对此表示关注。为此,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记者:建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去年底已位居全国第二,盈利率在大银行中排名第一,净利息收益率同业第一,为什么在这份排名榜中,建行没有进入前十位?
新闻发言人:这个评选结果没有如实反映建行在国内银行业中的地位。关键是数字口径方面出了偏差,责任主要在我们。我行提交参与排名的是2006年经营收入(净收入)数据,即1516亿元。如果按照同口径计算,我行2006年营业收入为2275亿元,排第七名。此事我们正在与主办方进行沟通说明。对由此造成的误解,我们深表歉意。
股改上市以来,我行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各项业务发展很快。2006年我行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约22%,特别是我行的盈利能力在国内银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主要有三项指标,即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E)、净利息收益率(NIM)。2006年,我行ROA、ROE分别为0.92%、15.00%,在四大银行中保持领先;我行NIM为2.79%,保持国内同业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相关效益更进一步提高,ROA、ROE分别达到1.18%、20.88%,NIM上升到了3.11%。这些财务数据,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于最先进银行水平。这除了得益于央行调高贷款利率外,主要在于我行加强了主动负债管理,压缩高成本负债规模,同时优化调整资产结构,主动压缩了低收益业务。2006年是我行中间业务取得迅速发展的一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居国内同首位。我行注重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控制,2006年我行费用增速低于经营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较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今年我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
对于建行出色的盈利表现,投资者有目共睹,国际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全球主要的投资银行普遍连续调高建行的评级,建行股票已成为香港市场的龙头股票,价格持续稳步上涨,按市净率计算,目前建行居H股上市银行前列,日前市值位居全球十大上市银行第五名。
记者:建设银行近年来推进业务转型,提高服务质量,相信这对建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请您介绍这方面具体情况。
新闻发言人:我行近年来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抓住市场发展机遇,不断推进业务转型,改进业务流程,在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收入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行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在基本建设贷款、造价咨询、住房委托金融、代理财政等传统业务方面,我行继续居于同业领先地位。在新兴业务方面,我行积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资产托管业务,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例如,在承销短期融资券方面我行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小企业贷款增长迅速,占全部公司类贷款比重达到9.86%;新增托管基金数量居同业第二。这些都为我行带来了可观的营业收入。
我行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零售银行。近年来推进零售网点转型,优化和改造业务流程,柜面交易效率明显提高。截至今年6月30日,我行已实施转型的网点达1320个,转型网点的交易速度提高近40%,九成多的客户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计划到明年底我行1.4万个网点将全部完成转型改造。通过产品创新和提高服务水平,我行个人贷款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余额、新增市场份额现在居同业首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贷款银行和个人住房贷款银行。此外,我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在新增发卡量、消费交易额、透支余额等方面实现了翻番增长。
记者:建行在平衡收益和风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新闻发言人: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必须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风险管理能力高低,也是检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的“试金石”之一。
我行对风险管理始终高度重视,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专职审批人制度,实行审贷分离;2000年我们规范了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实行并不断完善信贷问责制度,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2002年,开始试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和经济增加值管理;2004年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2005年实行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实行风险调整后回报管理,对审计实行垂直管理;2006年,开始推进以垂直管理和平行作业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行已建立了覆盖所有机构、业务和经营管理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维护稳定发展局面、强化安全保卫和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上至董事会下至每一名员工,都有明确的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在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下,风险管理分三个层面:董事会层面,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全行风险管理;高管层面,我们聘请了首席风险官,负责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在分支机构层面,我们设立了风险总监和风险主管。这种治理结构,保证了全行风险管理独立、专业、系统和有效性。
今年上半年,我行适应宏观形势,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拨备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截至